「不打卡旅行」是為了更簡單的生活:不要忘了,簡單的力量!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16-10-13

旅行的時候不能沒網路,除了正當理由「找路」以外,似乎還有更偉大的使命「拍照打卡」。

當打卡變成紀錄旅程的指標動作,遠比內心感受更加重要,像是忘了上傳就等於沒去過一樣,旅程中還得不斷低頭更新讚數、回覆留言,將心思花在社群經營上,可惜了原本旅行的意義。

曾經有一大段時間,我也稍稍迷失在虛擬網路的浮華中,變得很在乎大家對我旅行的看法與評價,揣測別人喜愛的景點,拼了命去迎合大家的口味,卻對自己內心得渴望裝聾作啞,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看大家喜不喜歡前一日上傳的照片,讚數太低竟然還檢討了起來:是文字敘述有問題還是照片角度不美?本末倒置的荒唐行徑徹底丟了最初遠走的信念。

%e4%b8%8d%e6%89%93%e5%8d%a1fb%e9%a6%96
圖片來源:易遊網

翻不過牆的強國,戒了打卡這件事

大學某年,我糊里糊塗的報上國際志工,一心想證明自己有著過人的耐力與勇氣,勇闖世界每個角落都不畏懼。而行前的媒合配對卻是繁雜又令人沮喪,常常半夜得爬起來,用我不太輪轉的英文和世界各地skype面試,過程冗長又煎熬,終於在我宣告放棄前一刻,宣布媒合上重慶,一個我想也沒想過的地方,開啟一段自我洗牌的旅程。

國際志工?那是什麼,可以吃嗎?

重慶是哪?對歷史不陌生的我竟對這城市沒啥概念,翻開中國地圖才知道就在四川旁邊,明明是去偏鄉做孩子的支援教育,仍不免俗的尋找「好吃、必玩」的觀光客清單。抵達重慶的第一站,和世界各地來的志工窩在主城區的小小公寓裡,當時英文不甚好的我搭配肢體語言,偶爾去市區作旅行分享、演短劇、深山教小孩唱歌跳舞…,就這樣和這群熱血青年鬼混了這終身難忘的冬天。

6
圖片來源:易遊網

 

想翻牆?抱歉,連網路都沒有

當時除了英文不好,連3C也算得上白癡,別說FB翻牆了,我連IG都上不了。在重慶城市住了一週便移駕深山中,這下可好了,山中的老舊山莊就像鬼片裡的舊旅社,你說網路是什麼?這裡連路燈都沒有!我記得重慶的冬天天寒地凍(夜裡還會結霜呢),我一個高雄女孩從沒這樣冷過,物資缺乏的深山裡哪還有完善保暖設備(連熱水都沒),沒路燈的山裡大概5點就不用出門了,外頭伸手不見五指,一群大學生躲在山莊連筆電都開不了,就圍著彼此烤著火,中文混著英文說鬼故事。

每一天都很平凡,也每一天都不平凡

每日工事:走1小時的遙遠山路到學校幫孩子上課,中午走回山莊吃飯、午後再走1小時去教下午的課、黃昏再走回來。一天4小時都在走路,山裡的孩子很厲害,沒多久就發現了我們居住的山莊,有一次大家在房裡午睡,一大群臭小子咚咚咚一把推開房門,叫我們起床。這些孩子平常沒啥娛樂,就是打打桌球、騎騎腳踏車、喜歡唱歌跳舞、也會溜滑板,小女孩就愛黏著老師耍耍任性,沒別的了,如此。

5
圖片來源:易遊網

 

不要忘了簡單的力量,過更實在的日子

深山裡每天的平凡日子,吃著山莊老闆準備的不華麗餐食,手機連我媽都打不進來,最奢侈的事是:走1小時的路到山裡最熱鬧的街,洗一次人民幣10元的頭,然後在旁邊的雜貨店買一罐加多寶邊走邊喝。上不了FB、IG,於是專心感受這裡的樸實簡單,唯一的景點是山下項羽自刎的烏江,除了與孩子為伍、寫寫日記、想想自己幹嘛大老遠跑來這裡灰頭土臉、吞不下的終極麻辣重慶小麵、會結霜的田與農莊愛吠的狗,都成了記憶中最美好、最單純、最深刻的回憶。

請為了自己旅行,聽自己的聲音

每個人有紀錄自己生活的權利,PO照片打卡雖然也是一種方式,但請不要過於依賴FB的回應,也許那樣會讓人覺得「這個人生活很精彩」,但點滴如何其實自己心知肚明。希望能有更多時間留給自己去感受,你知道真正走過的風景是屬於你的,誰也拿不走;眼前美景可能稍縱即逝,會變成美好永存心中。

4
圖片來源:易遊網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