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16-09-21
當拍照打卡成為旅行回憶的唯一方式,是否覺得少了些什麼?其實烙印在腦海最深刻的旅遊記憶,往往都是親身經歷過的體驗,深入去了解每個體驗背後蘊藏的意義,旅途的視野才會更加開闊,每每回憶起來也就不會覺得空蕩蕩的。台灣鄉鎮有很多具有歷史底蘊與文化意義的體驗活動,就讓在地人為大家帶路吧!
和傳統工藝致敬!旅人與匠人的火花激盪
獅頭在傳統上有避邪擋煞的功用,但你知道獅頭是用什麼做的嗎?在彰化鹿港桂花巷藝術村中,有家「尸公館」獅頭手作,老師傅用一片一片的牛皮紙黏貼在土模製成的獅頭上,經過脫胎、曬乾後才可以進行上色。
獅頭製作雖然是門講究經驗累積的學問,但來到這裡的旅人可小試身手,親自體驗彩繪獅頭的樂趣,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獅頭寶寶!此外,在揮灑創意之餘,老師傅還會分享獅頭的種類象徵、歷史典故及禁忌傳說,讓旅人體驗這門工藝時,也能從中瞭解中華文化的豐厚內涵。


(內容取材自「鄉民帶路!徵家鄉旅遊設計師」佳作得主蔣鎮宇作品)
超越供糧使命,體悟耕田的共生哲學
在父母那個年代,泥鰍、魚、白鷺鷥在田地裡的農村景象到處可見,但隨著休耕和農藥過度使用等問題,這樣的景象不再復見。在苗栗大南埔有個「五分田自然農園」,是在地隊長劉孟承為了開啟農田復耕計畫所開打造的實驗農場,他採取「魚稻共生五分田」的概念來經營,試圖讓各種生物共生共榮,在這片農田中綻放生存。

或許務農的生活離我們太遙遠,但透過旅遊嘗試一日農夫的體驗,卸下自己原來的身分,轉換角色感受另一種生活方式,未嘗不是一種樂趣。劉隊長會根據不同季節,設計不一樣的農田遊程,除了對大地萬物會有不一樣的認識外,體會務農者的辛勞,也會有種知足常樂的正向力量,相信會是一趟令人難忘的旅程。

(內容取材自「鄉民帶路!徵家鄉旅遊設計師」佳作得主周亞璇作品)
老功夫手藝,帶領旅人穿越時代、重返年華
旅行途中,總是少不了歲月的探索,我們會訪歷史古蹟、吃祖傳美食、看千年奇景,感受過去所遺留下的美好事物。但還有一種懷舊情,述說的是一個時代故事,像是在台南有間40年歷史的「華谷理容院」,過去在台灣沒有太多娛樂的年代,理容院總是高朋滿座,不僅可理容剪髮,也有經絡指壓的服務,有點類似現今的spa館,是個可以放鬆抒壓的場合。

隨著時代的轉變,這樣舊式的理容院逐漸褪色,不過「華谷理容院」在2015年開始嘗試新的轉型,與旅遊作結合,保留傳統的老手藝,紓解旅人奔波疲累的身軀,讓旅人可以重新充電再出發。

(內容取材自「鄉民帶路!徵家鄉旅遊設計師」佳作得主曾敬淳作品)
是否覺得在鄉民的帶路下,發現台灣還有很多你我都不知道的玩點呢?是否從這些體驗活動中,讓你重新對旅行有不一樣的定義呢?不論是想分享自己家鄉玩點,或是想獲得更多鄉民的第一手推薦,歡迎加入易遊網「我愛家鄉」社團平台,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注入更多人氣!
「我愛家鄉」社團暨認證平台:goo.gl/SAMw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