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最後更新於 2016-08-25
有山有水的南臺灣山區,大量保留了台灣最原的自然風味。但也因為複雜的山區地形,讓交通成為了一大問題。而從古至今,想要橫跨溪流最快的方法就是吊橋,尤其在山區。而為了拓展觀光加上宣揚當地文化,吊橋開始不再只是交通管道,也變成了觀光景點。在屏東,原本一處連結原住民部落的吊橋,當地政府結合了當地特色加上原住民色彩,讓吊橋搖身一變成為目前全台最長的琉璃吊橋 – 『山川琉璃吊橋』
圖片來源 山川琉璃吊橋
『山川琉璃吊橋』
連結屏東三地門鄉與瑪家鄉的全新琉璃吊橋,除了成為部落居民最新的交通往來工具之外,也成為展現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藝術品。出自當地排灣族藝術大師撒古流●巴瓦瓦隆設計建造。總長達262公尺,以排灣族、魯凱族的琉璃珠文化做為主體,鑲嵌於橋的兩側。此外,在加上多個故事牌訴說著感人的當地小故事,原住民風味濃厚。到了夜晚,配上燈光藝術,又添增了山川琉璃吊橋不同的亮點。
而橋的兩端,則設計了分別來自三地門鄉跟瑪家鄉當地小學生的馬賽克藝術創造。「番薯」代表瑪家鄉、「芋頭」代表三地門鄉。象徵族群融合、不分彼此的團結意象,也是琉璃吊橋的特色之一。
圖片來源 山川琉璃吊橋